有关企业节能降耗的措施论文急急急急(3)

来源:推进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12月06日 11:35:1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适应多经发展和管理创新需要,培养特色人才。企业为了拓展市场,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和特色人才。我们要有计划、有目标地培养一批专才、特才,使他

适应多经发展和管理创新需要,培养特色人才。企业为了拓展市场,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和特色人才。我们要有计划、有目标地培养一批专才、特才,使他们在某个领域、某个方面具有特殊本领,成为独树一帜的能手和权威。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商务谈判人才、招投标人才、投融资人才、成本管理人才、合同管理人才、安全质量管理人才、人才管理人才、行政管理人才、政工管理人才、企业文化策划人才、外语人才、市场营销人才、电价测算报价人才等。

这些各个门类的人才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培养,锻炼。

要立足于第一线和基层,培养实践型人才。无论是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,还是技术型的人才,都要强调接受第一线的基层锻炼,都要深入了解熟悉电力生产流程、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,感受体验第一线的艰难困苦,调适情感与心态,提高工作能力,增长处理技术和经营问题的才干。

在这个基础上,然后根据企业的需要,寻求各自的发展方向。走出大学的毕业生,要在企业找到位置,成为一个企业需要的人才,必须上好第一线和基层锻炼的基础课。

4、创新机制,实施人本管理

人本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初风靡西方世界的一种管理文化。其核心是关心尊重人,激发人的热情;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,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;其出发点在于“企业即人”、“企业为人”、“企业靠人”。

在企业管理中,重视人才开发,实施人本管理,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。

(1)建立科学的选才用才机制

建立人才竞争机制,大力推行公开选拔、竞争上岗、赛场赛马等,引入科学的定性定量的人才测评手段,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,实现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、量才使用、人尽其才。

建立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人才考评机制,将考评结果与任用和收入挂钩,保证符合企业考核标准的人才在企业内有其位、谋其职、授其权、获其利,实现人才优胜劣汰。做到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的统一,以合理使用来加快培养,以进一步培养来促进使用,对有潜力的年轻人才,要大胆压担子、给位子,让他们在重要岗位经风雨、见世面、长见识、增才干。

(2)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

要深化对我厂各种类型、各种层次人才的成才规律的认识,根据不同的人才开发对象、开发重点、培养方向,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机制和方法,走以内培为主、外引为辅的路子。

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。有步骤、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全方位、前瞻性、系统性培训,使培训活动做到制度化、规范化。

优化培训内容。既重视业务技能培训,又强化理论知识学习,既搞好学历教育,又搞好能力培养。同时,大力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。对于搞技术出身,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,但缺乏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,应以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和管理能力提高为重点;对专业技术人员,应以知识更新为重点;对技术工人,应以基本生产技能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的操作培训和一专多能为重点。

完善培训开发体系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,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考核、鉴定和评聘制度;实行“培训――鉴定――使用――待遇”一体化的方针;全面实施“持证上岗”制度、职称考评认可资格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、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等。对技能人才要合理使用,承认他们的价值,将他们的培训效果与工作绩效作为晋升的依据。

构筑终身学习体系,创建学习型企业。鼓励员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,立足岗位,不断“充电”,自学成才,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中,形成“树形象、创一流、比贡献”的企业风尚。

(3)建立有效的励才留才机制

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人才,推行实绩导向、贡献导向的激励政策,激发人才的积极性,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,做到以发展来吸引人,以事业来促进人,以工作来培养人,以待遇来激励人,以企业文化来塑造人。

树立按劳分配、效率优先的思想,使分配向关键岗位、关键人才倾斜,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,拉开优秀人才与一般人员的收入差距,让人才在经济上、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回报。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,引导人才把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,形成企业努力培养人才、人才积极为企业作贡献的良性循怀。

重视和满足人才的特殊需求,积极创造条件,实行特殊的人才福利政策,解决人才的实际问题。

文章来源:《推进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tj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1076.html



上一篇:爱立信完成IMT-2020(5G)推进组5G RedCap技术测试
下一篇:推进技术职称论文发表(职称学术论文)

推进技术投稿 | 推进技术编辑部| 推进技术版面费 | 推进技术论文发表 | 推进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推进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